熱?得?字?都?冒汗?了?,
今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,大暑節氣正值“三伏天”,是一年中日照最多,氣溫最高的時期?!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:“大暑,六月中………………“你看,熱?得?字?都?冒汗?了?,……
①今日16時37分,太陽到達黃經120度,大暑至;②小暑接大暑,熱得無處躲。“大暑”即大熱,“桑拿天”成為常態;③今年大暑正值“三伏”里的“初伏”和“中伏”;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2個節氣,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;⑤夏日晝長夜短,需午睡補充;保持安寧心境,預防“情緒中暑”。
大暑簡介
話說大暑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太陽位于黃經120°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。
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。”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:“一候腐草為螢火;二候土潤溽暑;三候大雨時行。”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,分水生與陸生兩種,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,大暑時,螢火蟲卵化而出,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;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,土地也很潮濕;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,這大雨使暑濕減弱,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。
大暑氣候
高溫酷熱,雷雨繁多,是大暑節氣兩大明顯特點。大暑期間,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、雷暴最常見、30℃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,也是華南東部35℃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。在7月底到8月初,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,它時常盤踞在中國東部地區,強盛的時候,可西進控制到中國西南地區東部,如四川東部、重慶等地。同樣,在夏季,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,同樣是下沉增溫,晴空少云,滾熱的地面,烘烤著大氣,使氣溫居高不下。
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,驕陽似火,風小濕度又大,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。長江沿岸的南京、武漢和重慶,每年的“炎熱日”平均達17~34天之多,“酷熱日”也有3~14天。此外,江西的貴溪、湖南的衡陽、重慶的開縣區等地,全年平均“炎熱日”都在40天以上,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“火爐”。
大暑期間雖然高溫是常事,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豐沛、雷暴最常見,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。這里有諺語說:“東閃無半滴,西閃走不及”。意謂在夏天午后,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,雨不會下到這里,若閃電在西方,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,要想躲避都來不及。當然,有些地方也會遭遇“伏旱”。除長江中下游地區需要防旱外,陜甘寧、西南地區東部、特別是四川東部、重慶等地也要防旱。
大暑習俗
送大暑船
在浙江臺州沿海有大暑送“大暑船”活動,此活動已歷經幾百年的歷史。相傳“晚清時,臺州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,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為嚴重。世人認為是五圣所致〔相傳五圣為張元伯、劉元達、趙公明、史文業、鐘仕貴等五位,均系兇神),于是人們建五圣廟,有病向五圣祈禱,祈求驅病消災,事后以豬羊等供奉還愿。葭沚沿江漁民居多,為保一方平安,后選大暑為供奉日。并用漁船將貢品沿江送到江口外,以示虔誠之心。久而流傳,便形成“送大暑船”的習俗。及至現在逐漸演變成葭沚附近一帶的節日盛會。
吃仙草
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“吃仙草”的習俗。仙草又名涼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譽為“仙草”。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,廣東一帶叫涼粉,是一種消暑的甜品。
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。民諺: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會老。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,有冷、熱兩種吃法。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,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。
喝暑羊
“喝暑羊”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湯)的習俗。在棗莊市,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“喝暑羊”。
賞荷采蓮
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“荷月”,此月多有賞荷的習俗。天津、江蘇、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為“荷花生日”,到那一天人們多結伴游湖賞荷。在江蘇南京、蘇州,當日觀賞荷花。若遇雨而歸,常蓬頭赤足,故有“赤足荷花蕩”的戲稱。而蓮花,出淤泥而不染,品格高潔,自古以來就被當做廉潔高尚的品質象征。因此在賞蓮之余,長者除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,還往往教育小孩子要學習蓮的品格,使之成為廉潔正直之人。
抱空調
額……不好意思,走錯片場了……
咦!沒走錯啊,這才是真正的習俗嘛??!